上課資料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信封
新北市瑞芳區九份國民小學
Jiufen Elementary School, Ruifang District, New Taipei City

 

:::

教局活動宣導

:::
上課資料

上課資料

 

小小解說員
文物館 - 礦業文化
一、開場白
  們學校及家長會的家長們,一方面配合課程推展「鄉土教學活動」,讓全校的小朋友,從家鄉開始,了解自己家鄉的文物、体認早期家鄉的生活和演變,進而珍惜自己的文化,知恩惜福,回饋並建設自己的家鄉,並進一步了解他人的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二方面為了保存家鄉早期各種的文物,讓以後在九份國小的小朋友們,有更親切具體的鄉土教材。所以籌劃並成立了本校「鄉土文物教育館」。

本館與一般文物館不同,它最大的特色是─展現早期九份地區的文化生態、將當時的情景重新塑造,使小朋友們或參觀的來賓,更容易了解九份地區當時的生活情形。
 
二、見張所
  礦是屬於貴重的金屬,所以要開採金礦要有特別的許可,而工作證就是防盜採的方式之一。

在早期採礦權是由政府監督管理,但當時經過本地士紳顏雲年先生將採礦權買來以後,就改為承包制。每一個承包的人都有許可的證明文件,而「見張所」就是檢驗證件的地方,它是設置在礦坑的外面。(註:證件樣本上的人是永慶里里長伯的爸爸。)
 
三、卡路間仔 ( 火電間仔 )
  的功用是補給室,並且執行工作分配。二人一組,每個人都有一個名牌(又稱為:火牌仔),當進入礦坑時,要將自己的名牌翻正,等到工作完畢出礦坑時,再把它翻面蓋住。如果工作時間結束,而名牌沒有翻面蓋住,就表示人員可能在礦坑內出事,這時就必須趕快聯絡救援工作。(註:裝備─含有頭燈、安全帽、採礦工具、乙炔燈、膠鞋、便當-----等)
 
四、八番坑
  份金礦開採和別的地方不同,是由山的上頭往山下挖掘。承包商同時僱工分層開採,而為了分別以「番坑」來編號,越往山下數字越大,而「八番坑」是當時黃金產量最多的坑道,所以採用「八番坑」作為本校「鄉土文物教育館」坑道的代表。(註:估計包括核准開採的坑道及私人偷挖的坑道約有200個以上。女生原來也可以進入坑道,但後來發現也會偷金子,而又不方便檢查,及會發生一些不正常的男女關係,所以以後就禁止女生進入坑道。坑道內禁止動物進入,否則會出事帶來霉運。)
竹椅
竹椅
  1. 牛條:支撐坑道的支柱,通常使用「相思樹」作為材料,在當時架設時,木條常是彎曲、稱差不齊、不修邊的,不像本館所做的這麼整齊。

  2. 礦脈:礦脈的產生是由於火山熔液噴出,隨著水蒸氣在礫岩層流竄,到達冷卻點而形成。九份是屬於大屯山脈,火山爆發後,金礦在這裡凝結。

  3. 天井:是向上開採的坑道,每一組的人一個坑道一個路線,自己負責自己的部份,因此形成坑道內像蜂窩的情景。

  4. 照明演變:
    頭燈
    頭燈
    1. 火把 - 是最早期第一代的照明工具,後來因為會引起坑道內爆炸,所 以就不再使用。

    2. 乙炔燈(又稱救命燈) - 是改進後利用化學礦石的第二代的照明工具,分上下二層,上層裝水,運用活門控制水量;下層放置乙炔礦(磺火),礦石遇水產生可燃的氣體。它燃燒時因為需要「氧氣」助燃,所以從燃燒的「火」是不是旺盛,而推知坑道內的「氧氣」是不是充足,並能及時的逃離坑道,所以又叫做「救命燈」。

    3. 頭燈 - 是第三代利用電池的照明工具,可以分為¬密封接頭和­裸露接頭二種。密封接頭用於煤礦坑道,裸露接頭多用於金礦坑道。

  5. 採礦衣著:坑道內溫度大約是攝氏28度,滿悶熱的,但是當時採礦的人,往往身穿大棉長外套及穿長統雨鞋,目的是在開採的同時,能將金礦夾藏帶出去。

  6. 採礦:採礦時是二人一組,並且隨著自己申請的礦脈前進,因此縱然發現有更好的礦脈,也只能擦身而過不能開採,因為坑道內都有隨員監視。採礦時以炸坑為主,先以磅枝於岩礦中打洞並埋炸藥,然後引爆後再取礦石。

  7. 「工具」說明:
    1. 磅枝 - 用於礦脈岩石周圍打洞,以便裝置炸藥。

    2. 實桌 - 用於打擊磅枝用,它的方向是由下往上打擊。

    3. 沙扒 - 當炸藥引暴炸完坑後,用於挖掘礦石,是"r"形。

    4. 分仔 - 將大型礦石分細,以方便攜帶。

    5. 台車 - 運送捨石(指沒有用的廢石頭頭)到坑道外面的車。早期由婦女操作,但是發現夾帶金礦情形嚴重,於是禁止婦女進入坑道內工做。

    6. 三寶羅掘仔及鐵碗 - 在採礦石時,用於了解金礦含量是否高不高的工具,同時也是鑑別師用於決定是否挖採的依據。

  8. 「冶金」說明:
    研槽
    研槽
    1. 研槽 - 將礦石研磨,以利進行冶金,在進行中需加水以免粉末飛出。

    2. 手槽 - 利用比重原理來分離沙金。

    3. 試金石(又名黑膽石試情石) - 用於比對礦石含金量,以決定冶金的方法。

    4. 利用物理的原理冶金 -
      1. 80%含金礦石,運用研槽磨成粉,再用碗公淘洗,再加入水銀成為粗金

      2. 50%~80%之間的含金礦石,運用研槽磨成粉,再用手槽加水流沖洗,以取得沙金。

    5. 利用化學的方法冶金 - 50%以下的含金礦石,利用硝酸浸泡24小時後,將溶液流經錫絲,再將錫絲放於泔鍋加熱,以取得純金。
      1. 發桶:浸泡50%以下含金量容器。

      2. 錫絲:利用它的電位差、易發揮的特性,將金離子吸附。

      3. 鈉水瓮:裝硝酸等溶劑。

  9. 居家生活:
    1. 黑屋頂 - 以油毛氈為皮,再釘於屋頂的木板上,是九份地區住屋最佳 的防水材料,但是因為熱脹冷縮的因素,每年必須塗抹柏油一次,以延長油毛氈的使用壽命。

    2. 鐵軌壓條及颱風石 - 臺灣地區每年都有颱風侵襲,當時的人因怕黑屋頂堅固性不夠,會強烈的颱風吹掀起來,所以就地取材,利用廢台車的鐵軌作為壓條,並以鐵線及石頭固定在地上,以保護住屋的安全。

    3. 鳥踏仔(指住屋的屋簷) - 因地理環境特別,屋簷短窄,它的功用是遮雨,不過常有鳥在上面棲息,所以又名鳥踏仔。

    4. 屋內的隔間:一般屋內分為大廳房間廚房
      1. 大廳:擺設神明、祖先牌位、八仙桌。

      2. 房間:擺放衣櫃及睡覺。

      3. 廚房:擺放廚具、碗筷。

 

小小解說員
文物館 - 礦業文化
一、開場白
  們學校及家長會的家長們,一方面配合課程推展「鄉土教學活動」,讓全校的小朋友,從家鄉開始,了解自己家鄉的文物、体認早期家鄉的生活和演變,進而珍惜自己的文化,知恩惜福,回饋並建設自己的家鄉,並進一步了解他人的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二方面為了保存家鄉早期各種的文物,讓以後在九份國小的小朋友們,有更親切具體的鄉土教材。所以籌劃並成立了本校「鄉土文物教育館」。

本館與一般文物館不同,它最大的特色是─展現早期九份地區的文化生態、將當時的情景重新塑造,使小朋友們或參觀的來賓,更容易了解九份地區當時的生活情形。
 
二、見張所
  礦是屬於貴重的金屬,所以要開採金礦要有特別的許可,而工作證就是防盜採的方式之一。

在早期採礦權是由政府監督管理,但當時經過本地士紳顏雲年先生將採礦權買來以後,就改為承包制。每一個承包的人都有許可的證明文件,而「見張所」就是檢驗證件的地方,它是設置在礦坑的外面。(註:證件樣本上的人是永慶里里長伯的爸爸。)
 
三、卡路間仔 ( 火電間仔 )
  的功用是補給室,並且執行工作分配。二人一組,每個人都有一個名牌(又稱為:火牌仔),當進入礦坑時,要將自己的名牌翻正,等到工作完畢出礦坑時,再把它翻面蓋住。如果工作時間結束,而名牌沒有翻面蓋住,就表示人員可能在礦坑內出事,這時就必須趕快聯絡救援工作。(註:裝備─含有頭燈、安全帽、採礦工具、乙炔燈、膠鞋、便當-----等)
 
四、八番坑
  份金礦開採和別的地方不同,是由山的上頭往山下挖掘。承包商同時僱工分層開採,而為了分別以「番坑」來編號,越往山下數字越大,而「八番坑」是當時黃金產量最多的坑道,所以採用「八番坑」作為本校「鄉土文物教育館」坑道的代表。(註:估計包括核准開採的坑道及私人偷挖的坑道約有200個以上。女生原來也可以進入坑道,但後來發現也會偷金子,而又不方便檢查,及會發生一些不正常的男女關係,所以以後就禁止女生進入坑道。坑道內禁止動物進入,否則會出事帶來霉運。)
竹椅
竹椅
  1. 牛條:支撐坑道的支柱,通常使用「相思樹」作為材料,在當時架設時,木條常是彎曲、稱差不齊、不修邊的,不像本館所做的這麼整齊。

  2. 礦脈:礦脈的產生是由於火山熔液噴出,隨著水蒸氣在礫岩層流竄,到達冷卻點而形成。九份是屬於大屯山脈,火山爆發後,金礦在這裡凝結。

  3. 天井:是向上開採的坑道,每一組的人一個坑道一個路線,自己負責自己的部份,因此形成坑道內像蜂窩的情景。

  4. 照明演變:
    頭燈
    頭燈
    1. 火把 - 是最早期第一代的照明工具,後來因為會引起坑道內爆炸,所 以就不再使用。

    2. 乙炔燈(又稱救命燈) - 是改進後利用化學礦石的第二代的照明工具,分上下二層,上層裝水,運用活門控制水量;下層放置乙炔礦(磺火),礦石遇水產生可燃的氣體。它燃燒時因為需要「氧氣」助燃,所以從燃燒的「火」是不是旺盛,而推知坑道內的「氧氣」是不是充足,並能及時的逃離坑道,所以又叫做「救命燈」。

    3. 頭燈 - 是第三代利用電池的照明工具,可以分為¬密封接頭和­裸露接頭二種。密封接頭用於煤礦坑道,裸露接頭多用於金礦坑道。

  5. 採礦衣著:坑道內溫度大約是攝氏28度,滿悶熱的,但是當時採礦的人,往往身穿大棉長外套及穿長統雨鞋,目的是在開採的同時,能將金礦夾藏帶出去。

  6. 採礦:採礦時是二人一組,並且隨著自己申請的礦脈前進,因此縱然發現有更好的礦脈,也只能擦身而過不能開採,因為坑道內都有隨員監視。採礦時以炸坑為主,先以磅枝於岩礦中打洞並埋炸藥,然後引爆後再取礦石。

  7. 「工具」說明:
    1. 磅枝 - 用於礦脈岩石周圍打洞,以便裝置炸藥。

    2. 實桌 - 用於打擊磅枝用,它的方向是由下往上打擊。

    3. 沙扒 - 當炸藥引暴炸完坑後,用於挖掘礦石,是"r"形。

    4. 分仔 - 將大型礦石分細,以方便攜帶。

    5. 台車 - 運送捨石(指沒有用的廢石頭頭)到坑道外面的車。早期由婦女操作,但是發現夾帶金礦情形嚴重,於是禁止婦女進入坑道內工做。

    6. 三寶羅掘仔及鐵碗 - 在採礦石時,用於了解金礦含量是否高不高的工具,同時也是鑑別師用於決定是否挖採的依據。

  8. 「冶金」說明:
    研槽
    研槽
    1. 研槽 - 將礦石研磨,以利進行冶金,在進行中需加水以免粉末飛出。

    2. 手槽 - 利用比重原理來分離沙金。

    3. 試金石(又名黑膽石試情石) - 用於比對礦石含金量,以決定冶金的方法。

    4. 利用物理的原理冶金 -
      1. 80%含金礦石,運用研槽磨成粉,再用碗公淘洗,再加入水銀成為粗金

      2. 50%~80%之間的含金礦石,運用研槽磨成粉,再用手槽加水流沖洗,以取得沙金。

    5. 利用化學的方法冶金 - 50%以下的含金礦石,利用硝酸浸泡24小時後,將溶液流經錫絲,再將錫絲放於泔鍋加熱,以取得純金。
      1. 發桶:浸泡50%以下含金量容器。

      2. 錫絲:利用它的電位差、易發揮的特性,將金離子吸附。

      3. 鈉水瓮:裝硝酸等溶劑。

  9. 居家生活:
    1. 黑屋頂 - 以油毛氈為皮,再釘於屋頂的木板上,是九份地區住屋最佳 的防水材料,但是因為熱脹冷縮的因素,每年必須塗抹柏油一次,以延長油毛氈的使用壽命。

    2. 鐵軌壓條及颱風石 - 臺灣地區每年都有颱風侵襲,當時的人因怕黑屋頂堅固性不夠,會強烈的颱風吹掀起來,所以就地取材,利用廢台車的鐵軌作為壓條,並以鐵線及石頭固定在地上,以保護住屋的安全。

    3. 鳥踏仔(指住屋的屋簷) - 因地理環境特別,屋簷短窄,它的功用是遮雨,不過常有鳥在上面棲息,所以又名鳥踏仔。

    4. 屋內的隔間:一般屋內分為大廳房間廚房
      1. 大廳:擺設神明、祖先牌位、八仙桌。

      2. 房間:擺放衣櫃及睡覺。

      3. 廚房:擺放廚具、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