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資料
跳到主要內容區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漢堡鈕選單
回首頁
學校簡介
校史
校旗與校徽
校歌
歷屆校長
家長會
交通位置
九小學區
學校特色
校本課程
人文
創新
樂活
探究
行政團隊
校長室
教務處
學輔處
總務處
幼兒園
人事會計
健康中心
處室分機
教學團隊
班級導師
科任教師
幼兒園教師
學生園地
媒體報導
九份礦夫營
網站導覽
校網後臺
:::
test
test
學校簡介
校史
校旗與校徽
校歌
歷任校長
學校特色
校本課程
人文
創新
樂活
探究
行政團隊
校長室
教務處
學輔處
總務處
人事室
健康中心
會計室
教學團隊
幼兒園
幼兒園主任
幼兒園團隊
幼兒園FB社團(請先登入)
幼兒園公告
家長會
歷任會長
家長會組織
學校分機
學生活動
黃金山城弦樂團
小小解說員
陶笛隊
影音專區
網路相簿
活動影片
媒體報導
反霸凌宣導
九份校務相關專區
校刊專區
九份礦夫營遊學活動
105校務評鑑專區
九份國小募書活動
環境教育成果
學生事務
舞閱山城金童趣
金童導讀
山城名店家
台灣母語日專區
國小部
幼兒園(舊)
幼兒園(新)
英語日活動專區
公開授課專區
課程計畫備查
校園資訊業務專區
校園午餐業務專區
校園場地租借
防疫遠距教學專區
校外人士入校暨教學審查專區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專區
下載專區
相關連結
政令宣導
:::
首頁
學生活動
小小解說員
上課資料
上課資料
上課資料
字體大小調整
小
中
大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小小解說員
文物館 - 礦業文化
一、開場白
我
們學校及家長會的家長們,一方面配合課程推展「鄉土教學活動」,讓全校的小朋友,從家鄉開始,了解自己家鄉的文物、体認早期家鄉的生活和演變,進而珍惜自己的文化,知恩惜福,回饋並建設自己的家鄉,並進一步了解他人的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二方面為了保存家鄉早期各種的文物,讓以後在九份國小的小朋友們,有更親切具體的鄉土教材。所以籌劃並成立了本校「鄉土文物教育館」。
本館與一般文物館不同,它最大的特色是─展現早期九份地區的文化生態、將當時的情景重新塑造,使小朋友們或參觀的來賓,更容易了解九份地區當時的生活情形。
二、見張所
金
礦是屬於貴重的金屬,所以要開採金礦要有特別的許可,而工作證就是防盜採的方式之一。
在早期採礦權是由政府監督管理,但當時經過本地士紳顏雲年先生將採礦權買來以後,就改為承包制。每一個承包的人都有許可的證明文件,而「見張所」就是檢驗證件的地方,它是設置在礦坑的外面。(註:證件樣本上的人是永慶里里長伯的爸爸。)
三、卡路間仔 ( 火電間仔 )
它
的功用是補給室,並且執行工作分配。二人一組,每個人都有一個名牌(又稱為:火牌仔),當進入礦坑時,要將自己的名牌翻正,等到工作完畢出礦坑時,再把它翻面蓋住。如果工作時間結束,而名牌沒有翻面蓋住,就表示人員可能在礦坑內出事,這時就必須趕快聯絡救援工作。(註:裝備─含有頭燈、安全帽、採礦工具、乙炔燈、膠鞋、便當-----等)
四、八番坑
九
份金礦開採和別的地方不同,是由山的上頭往山下挖掘。承包商同時僱工分層開採,而為了分別以「番坑」來編號,越往山下數字越大,而「八番坑」是當時黃金產量最多的坑道,所以採用「八番坑」作為本校「鄉土文物教育館」坑道的代表。(註:估計包括核准開採的坑道及私人偷挖的坑道約有200個以上。女生原來也可以進入坑道,但後來發現也會偷金子,而又不方便檢查,及會發生一些不正常的男女關係,所以以後就禁止女生進入坑道。坑道內禁止動物進入,否則會出事帶來霉運。)
竹椅
牛條:
支撐坑道的支柱,通常使用「相思樹」作為材料,在當時架設時,木條常是彎曲、稱差不齊、不修邊的,不像本館所做的這麼整齊。
礦脈:
礦脈的產生是由於火山熔液噴出,隨著水蒸氣在礫岩層流竄,到達冷卻點而形成。九份是屬於大屯山脈,火山爆發後,金礦在這裡凝結。
天井:
是向上開採的坑道,每一組的人一個坑道一個路線,自己負責自己的部份,因此形成坑道內像蜂窩的情景。
照明演變:
頭燈
火把
- 是最早期第一代的照明工具,後來因為會引起坑道內爆炸,所 以就不再使用。
乙炔燈
(又稱
救命燈
) - 是改進後利用化學礦石的第二代的照明工具,分上下二層,上層裝水,運用活門控制水量;下層放置乙炔礦(磺火),礦石遇水產生可燃的氣體。它燃燒時因為需要「氧氣」助燃,所以從燃燒的「火」是不是旺盛,而推知坑道內的「氧氣」是不是充足,並能及時的逃離坑道,所以又叫做「救命燈」。
頭燈
- 是第三代利用電池的照明工具,可以分為¬密封接頭和裸露接頭二種。密封接頭用於煤礦坑道,裸露接頭多用於金礦坑道。
採礦衣著:
坑道內溫度大約是攝氏28度,滿悶熱的,但是當時採礦的人,往往身穿大棉長外套及穿長統雨鞋,目的是在開採的同時,能將金礦夾藏帶出去。
採礦:
採礦時是二人一組,並且隨著自己申請的礦脈前進,因此縱然發現有更好的礦脈,也只能擦身而過不能開採,因為坑道內都有隨員監視。採礦時以炸坑為主,先以磅枝於岩礦中打洞並埋炸藥,然後引爆後再取礦石。
「工具」說明:
磅枝
- 用於礦脈岩石周圍打洞,以便裝置炸藥。
實桌
- 用於打擊磅枝用,它的方向是由下往上打擊。
沙扒
- 當炸藥引暴炸完坑後,用於挖掘礦石,是"r"形。
分仔
- 將大型礦石分細,以方便攜帶。
台車
- 運送捨石(指沒有用的廢石頭頭)到坑道外面的車。早期由婦女操作,但是發現夾帶金礦情形嚴重,於是禁止婦女進入坑道內工做。
三寶羅掘仔及鐵碗
- 在採礦石時,用於了解金礦含量是否高不高的工具,同時也是鑑別師用於決定是否挖採的依據。
「冶金」說明:
研槽
研槽
- 將礦石研磨,以利進行冶金,在進行中需加水以免粉末飛出。
手槽
- 利用比重原理來分離沙金。
試金石
(又名
黑膽石
、
試情石
) - 用於比對礦石含金量,以決定冶金的方法。
利用
物理
的原理冶金 -
80%含金礦石,運用研槽磨成粉,再用碗公淘洗,再加入水銀成為
粗金
。
50%~80%之間的含金礦石,運用研槽磨成粉,再用手槽加水流沖洗,以取得沙金。
利用
化學
的方法冶金 - 50%以下的含金礦石,利用
硝酸
浸泡
24
小時後,將溶液流經
錫絲
,再將錫絲放於泔鍋加熱,以取得純金。
發桶:
浸泡50%以下含金量容器。
錫絲:
利用它的電位差、易發揮的特性,將金離子吸附。
鈉水瓮:
裝硝酸等溶劑。
居家生活:
黑屋頂
- 以油毛氈為皮,再釘於屋頂的木板上,是九份地區住屋最佳 的防水材料,但是因為熱脹冷縮的因素,每年必須塗抹柏油一次,以延長油毛氈的使用壽命。
鐵軌壓條及颱風石
- 臺灣地區每年都有颱風侵襲,當時的人因怕黑屋頂堅固性不夠,會強烈的颱風吹掀起來,所以就地取材,利用廢台車的鐵軌作為壓條,並以鐵線及石頭固定在地上,以保護住屋的安全。
鳥踏仔(指住屋的屋簷)
- 因地理環境特別,屋簷短窄,它的功用是遮雨,不過常有鳥在上面棲息,所以又名鳥踏仔。
屋內的隔間:
一般屋內分為
大廳
、
房間
、
廚房
。
大廳:
擺設神明、祖先牌位、八仙桌。
房間:
擺放衣櫃及睡覺。
廚房:
擺放廚具、碗筷。
小小解說員
文物館 - 礦業文化
一、開場白
我
們學校及家長會的家長們,一方面配合課程推展「鄉土教學活動」,讓全校的小朋友,從家鄉開始,了解自己家鄉的文物、体認早期家鄉的生活和演變,進而珍惜自己的文化,知恩惜福,回饋並建設自己的家鄉,並進一步了解他人的文化、尊重他人的文化。二方面為了保存家鄉早期各種的文物,讓以後在九份國小的小朋友們,有更親切具體的鄉土教材。所以籌劃並成立了本校「鄉土文物教育館」。
本館與一般文物館不同,它最大的特色是─展現早期九份地區的文化生態、將當時的情景重新塑造,使小朋友們或參觀的來賓,更容易了解九份地區當時的生活情形。
二、見張所
金
礦是屬於貴重的金屬,所以要開採金礦要有特別的許可,而工作證就是防盜採的方式之一。
在早期採礦權是由政府監督管理,但當時經過本地士紳顏雲年先生將採礦權買來以後,就改為承包制。每一個承包的人都有許可的證明文件,而「見張所」就是檢驗證件的地方,它是設置在礦坑的外面。(註:證件樣本上的人是永慶里里長伯的爸爸。)
三、卡路間仔 ( 火電間仔 )
它
的功用是補給室,並且執行工作分配。二人一組,每個人都有一個名牌(又稱為:火牌仔),當進入礦坑時,要將自己的名牌翻正,等到工作完畢出礦坑時,再把它翻面蓋住。如果工作時間結束,而名牌沒有翻面蓋住,就表示人員可能在礦坑內出事,這時就必須趕快聯絡救援工作。(註:裝備─含有頭燈、安全帽、採礦工具、乙炔燈、膠鞋、便當-----等)
四、八番坑
九
份金礦開採和別的地方不同,是由山的上頭往山下挖掘。承包商同時僱工分層開採,而為了分別以「番坑」來編號,越往山下數字越大,而「八番坑」是當時黃金產量最多的坑道,所以採用「八番坑」作為本校「鄉土文物教育館」坑道的代表。(註:估計包括核准開採的坑道及私人偷挖的坑道約有200個以上。女生原來也可以進入坑道,但後來發現也會偷金子,而又不方便檢查,及會發生一些不正常的男女關係,所以以後就禁止女生進入坑道。坑道內禁止動物進入,否則會出事帶來霉運。)
竹椅
牛條:
支撐坑道的支柱,通常使用「相思樹」作為材料,在當時架設時,木條常是彎曲、稱差不齊、不修邊的,不像本館所做的這麼整齊。
礦脈:
礦脈的產生是由於火山熔液噴出,隨著水蒸氣在礫岩層流竄,到達冷卻點而形成。九份是屬於大屯山脈,火山爆發後,金礦在這裡凝結。
天井:
是向上開採的坑道,每一組的人一個坑道一個路線,自己負責自己的部份,因此形成坑道內像蜂窩的情景。
照明演變:
頭燈
火把
- 是最早期第一代的照明工具,後來因為會引起坑道內爆炸,所 以就不再使用。
乙炔燈
(又稱
救命燈
) - 是改進後利用化學礦石的第二代的照明工具,分上下二層,上層裝水,運用活門控制水量;下層放置乙炔礦(磺火),礦石遇水產生可燃的氣體。它燃燒時因為需要「氧氣」助燃,所以從燃燒的「火」是不是旺盛,而推知坑道內的「氧氣」是不是充足,並能及時的逃離坑道,所以又叫做「救命燈」。
頭燈
- 是第三代利用電池的照明工具,可以分為¬密封接頭和裸露接頭二種。密封接頭用於煤礦坑道,裸露接頭多用於金礦坑道。
採礦衣著:
坑道內溫度大約是攝氏28度,滿悶熱的,但是當時採礦的人,往往身穿大棉長外套及穿長統雨鞋,目的是在開採的同時,能將金礦夾藏帶出去。
採礦:
採礦時是二人一組,並且隨著自己申請的礦脈前進,因此縱然發現有更好的礦脈,也只能擦身而過不能開採,因為坑道內都有隨員監視。採礦時以炸坑為主,先以磅枝於岩礦中打洞並埋炸藥,然後引爆後再取礦石。
「工具」說明:
磅枝
- 用於礦脈岩石周圍打洞,以便裝置炸藥。
實桌
- 用於打擊磅枝用,它的方向是由下往上打擊。
沙扒
- 當炸藥引暴炸完坑後,用於挖掘礦石,是"r"形。
分仔
- 將大型礦石分細,以方便攜帶。
台車
- 運送捨石(指沒有用的廢石頭頭)到坑道外面的車。早期由婦女操作,但是發現夾帶金礦情形嚴重,於是禁止婦女進入坑道內工做。
三寶羅掘仔及鐵碗
- 在採礦石時,用於了解金礦含量是否高不高的工具,同時也是鑑別師用於決定是否挖採的依據。
「冶金」說明:
研槽
研槽
- 將礦石研磨,以利進行冶金,在進行中需加水以免粉末飛出。
手槽
- 利用比重原理來分離沙金。
試金石
(又名
黑膽石
、
試情石
) - 用於比對礦石含金量,以決定冶金的方法。
利用
物理
的原理冶金 -
80%含金礦石,運用研槽磨成粉,再用碗公淘洗,再加入水銀成為
粗金
。
50%~80%之間的含金礦石,運用研槽磨成粉,再用手槽加水流沖洗,以取得沙金。
利用
化學
的方法冶金 - 50%以下的含金礦石,利用
硝酸
浸泡
24
小時後,將溶液流經
錫絲
,再將錫絲放於泔鍋加熱,以取得純金。
發桶:
浸泡50%以下含金量容器。
錫絲:
利用它的電位差、易發揮的特性,將金離子吸附。
鈉水瓮:
裝硝酸等溶劑。
居家生活:
黑屋頂
- 以油毛氈為皮,再釘於屋頂的木板上,是九份地區住屋最佳 的防水材料,但是因為熱脹冷縮的因素,每年必須塗抹柏油一次,以延長油毛氈的使用壽命。
鐵軌壓條及颱風石
- 臺灣地區每年都有颱風侵襲,當時的人因怕黑屋頂堅固性不夠,會強烈的颱風吹掀起來,所以就地取材,利用廢台車的鐵軌作為壓條,並以鐵線及石頭固定在地上,以保護住屋的安全。
鳥踏仔(指住屋的屋簷)
- 因地理環境特別,屋簷短窄,它的功用是遮雨,不過常有鳥在上面棲息,所以又名鳥踏仔。
屋內的隔間:
一般屋內分為
大廳
、
房間
、
廚房
。
大廳:
擺設神明、祖先牌位、八仙桌。
房間:
擺放衣櫃及睡覺。
廚房:
擺放廚具、碗筷。
登入成功
Close (Esc)
Share
Toggle fullscreen
Zoom in/out
Previous (arrow left)
Next (arrow right)